健康福祉業範疇包含健康促進、養生福祉等兩大次領域,依據特性,分為健康促進/養生福祉產品、健康促進服務、養生福祉服務等三大次產業。
一、產業趨勢對人才需求的影響
(一)產業驅動因素
長照2.0政策推動:2017年1月長照2.0已正式上路,為完善的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佈建綿密照顧網,長照2.0串連「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複合型服務中心」、「巷弄長照站」的照顧模式,目前長照2.0已規劃17項服務,民間長照機構也可延伸提供其他自費服務,以創新思維發展相關服務與產品。此亦符合行政院「2015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結論中強調,期望藉著健康照護的服務模式建立,提升全民福祉,帶動多元化領域及產業的茁壯,使各種創新服務模式推動新ㄧ波健康促進服務的產值成長。
資通訊(ICT)技術應用:各國節節高升的醫療支出費用,美國、中國大陸等積極推動資通訊技術對於健康照護產業在醫護人力、傳輸效率、資源分配、影像成像等的協助,期望可有效的降低醫療支出費用。此外,資通訊技術於預防保健、健康照護與醫療診斷等相關服務上的應用已愈趨廣泛,並成為未來提供預測與預防效益兼具的智慧化、客製化健康服務工具。資通訊在健康照護產業的契機主要有四個面向:(1)由治療轉為預防,由集中轉為分散;(2)建構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平台(Patient focus);(3)健康促進的資通訊運用(Health promote);(4)整合性健康服務網絡(Integrated healthcare delivery)。
數位化、智慧化的應用:2015年德國政府通過電子醫療(Electronic health)法案,規定於2018年後全面推廣醫療產業辦公數位化。主要原因為數位化的醫療不僅能提高診斷效率和品質,也因通訊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可整合行動裝置、雲端運算與大數據分析等應用,使得健康福祉企業透過內部管理或外部業務推動數位化與智慧化,提供客戶更多元的創新服務內容。例如(1)數位醫院建置、病患健康管理與數位醫療服務;(2)無線傳輸技術和高性能行動裝置普及,加上智慧型手機app介面成熟,由醫療檢測至行動健康app應用等逐漸具備智慧化功能;(3)透過雲端系統建置雲端照護平台,並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4)結合了行動裝置與app、雲端資料庫、大數據工具的數位化醫療,就可進一步邁入整合性的應用服務。
(二)企業動態
健康管理服務企業導入高端ICT醫療設備,除了提供更完善且快速的健檢服務外,更連結開發健康資料庫與健康管理加值服務平台,建構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服務。
許多企業透過ICT技術加值切入居家健康照護服務市場。例如透過ICT醫療器材將生理數值紀錄回傳,並結合安全、自動控制、生活資訊等等,整合健康管理諮詢、行動保全服務、健康資訊紀錄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家庭保全與健康服務。
台灣許多企業紛紛進軍醫電科技、醫療平台,將有助整合不同服務並建立更多資訊與醫療智慧化的平台,發揮台灣在醫療管理、資訊科技方面的優勢。
眾多健康加值服務的核心在於人,企業由不同領域跨足健康福祉相關服務,提供更完整服務內容,並且透過經營網路或者APP平台模式,協助客戶更容易且更快速獲取相關健康資訊與服務。
(三)人才需求情勢
健康福祉以人為中心提供多元產品與服務加值,涉及醫療專業、營養、經營管理、資通訊系統應用、專案管理、服務能力等,故多為跨域整合的人才需求。
健康促進服務業者認為未來1-3年較重視之關鍵人才包含醫療專業、專案管理、行銷企劃、資訊能力,不僅提供客戶專業服務,更可擴大利用遠端技術、大數據等分析,提供客戶更多加值服務。
因應高齡社會崛起的各種銀髮族生活服務和醫療照顧需求,除了需要照護的專業知識,對於高齡者生活需求、行為模式的掌控也十分需要,以往沒有專門的系所培育。再加上國內重醫療輕照護,使得養生福祉服務面臨有市場需求卻人力缺乏的困境。
二、人才需求量化分析
健康福祉產業因為高齡化社會來臨,積極長照2.0政策推動,促使更多廠商投入相關產品/服務,加上ICT科技應用於醫療、健康監測、穿戴裝置等產品愈來愈普遍,以及數位化與智慧化技術衍生更多樣服務型態等趨勢影響,產值將由2018年之1,707億元逐年上升至2020年之1,884億元,從景氣推估每年成長率5.1% ,故每年新增人才需求將上升。
依據工研院IEK估算資料得知,2017年健康福祉產業產值為新台幣1,625億元、從業人員數為86,363人,平均專業人才比率為41%,離退率18%。依上述資料進行人均產值推估,預估2018年產值1,707億元,專業人才為43,842人,新增專業人才需求約2,100人(持平值),以持平值乘1.05作為樂觀值,以持平值乘0.95作為保守值。
推估未來三年新增專業人才需求量,持平的情況下,約為2,100到2,300人。
三、人才需求質性分析
本次調查依據產業趨勢發展及雇主調查結果,共計掌握11項關鍵職缺。整理如下表。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2018-2020健康福祉產業專業人才需求調查(2017/12)
調查單位: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延伸閱讀:2018-2020重點產業專業人才需求推估調查
一、產業趨勢對人才需求的影響
(一)產業驅動因素
長照2.0政策推動:2017年1月長照2.0已正式上路,為完善的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佈建綿密照顧網,長照2.0串連「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複合型服務中心」、「巷弄長照站」的照顧模式,目前長照2.0已規劃17項服務,民間長照機構也可延伸提供其他自費服務,以創新思維發展相關服務與產品。此亦符合行政院「2015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結論中強調,期望藉著健康照護的服務模式建立,提升全民福祉,帶動多元化領域及產業的茁壯,使各種創新服務模式推動新ㄧ波健康促進服務的產值成長。
資通訊(ICT)技術應用:各國節節高升的醫療支出費用,美國、中國大陸等積極推動資通訊技術對於健康照護產業在醫護人力、傳輸效率、資源分配、影像成像等的協助,期望可有效的降低醫療支出費用。此外,資通訊技術於預防保健、健康照護與醫療診斷等相關服務上的應用已愈趨廣泛,並成為未來提供預測與預防效益兼具的智慧化、客製化健康服務工具。資通訊在健康照護產業的契機主要有四個面向:(1)由治療轉為預防,由集中轉為分散;(2)建構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平台(Patient focus);(3)健康促進的資通訊運用(Health promote);(4)整合性健康服務網絡(Integrated healthcare delivery)。
數位化、智慧化的應用:2015年德國政府通過電子醫療(Electronic health)法案,規定於2018年後全面推廣醫療產業辦公數位化。主要原因為數位化的醫療不僅能提高診斷效率和品質,也因通訊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可整合行動裝置、雲端運算與大數據分析等應用,使得健康福祉企業透過內部管理或外部業務推動數位化與智慧化,提供客戶更多元的創新服務內容。例如(1)數位醫院建置、病患健康管理與數位醫療服務;(2)無線傳輸技術和高性能行動裝置普及,加上智慧型手機app介面成熟,由醫療檢測至行動健康app應用等逐漸具備智慧化功能;(3)透過雲端系統建置雲端照護平台,並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4)結合了行動裝置與app、雲端資料庫、大數據工具的數位化醫療,就可進一步邁入整合性的應用服務。
(二)企業動態
健康管理服務企業導入高端ICT醫療設備,除了提供更完善且快速的健檢服務外,更連結開發健康資料庫與健康管理加值服務平台,建構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服務。
許多企業透過ICT技術加值切入居家健康照護服務市場。例如透過ICT醫療器材將生理數值紀錄回傳,並結合安全、自動控制、生活資訊等等,整合健康管理諮詢、行動保全服務、健康資訊紀錄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家庭保全與健康服務。
台灣許多企業紛紛進軍醫電科技、醫療平台,將有助整合不同服務並建立更多資訊與醫療智慧化的平台,發揮台灣在醫療管理、資訊科技方面的優勢。
眾多健康加值服務的核心在於人,企業由不同領域跨足健康福祉相關服務,提供更完整服務內容,並且透過經營網路或者APP平台模式,協助客戶更容易且更快速獲取相關健康資訊與服務。
(三)人才需求情勢
健康福祉以人為中心提供多元產品與服務加值,涉及醫療專業、營養、經營管理、資通訊系統應用、專案管理、服務能力等,故多為跨域整合的人才需求。
健康促進服務業者認為未來1-3年較重視之關鍵人才包含醫療專業、專案管理、行銷企劃、資訊能力,不僅提供客戶專業服務,更可擴大利用遠端技術、大數據等分析,提供客戶更多加值服務。
因應高齡社會崛起的各種銀髮族生活服務和醫療照顧需求,除了需要照護的專業知識,對於高齡者生活需求、行為模式的掌控也十分需要,以往沒有專門的系所培育。再加上國內重醫療輕照護,使得養生福祉服務面臨有市場需求卻人力缺乏的困境。
二、人才需求量化分析
健康福祉產業因為高齡化社會來臨,積極長照2.0政策推動,促使更多廠商投入相關產品/服務,加上ICT科技應用於醫療、健康監測、穿戴裝置等產品愈來愈普遍,以及數位化與智慧化技術衍生更多樣服務型態等趨勢影響,產值將由2018年之1,707億元逐年上升至2020年之1,884億元,從景氣推估每年成長率5.1% ,故每年新增人才需求將上升。
依據工研院IEK估算資料得知,2017年健康福祉產業產值為新台幣1,625億元、從業人員數為86,363人,平均專業人才比率為41%,離退率18%。依上述資料進行人均產值推估,預估2018年產值1,707億元,專業人才為43,842人,新增專業人才需求約2,100人(持平值),以持平值乘1.05作為樂觀值,以持平值乘0.95作為保守值。
推估未來三年新增專業人才需求量,持平的情況下,約為2,100到2,300人。
表1 健康福祉產業專業人才需求之量化推估表
年度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
景氣情境 | 樂觀 | 持平 | 保守 | 樂觀 | 持平 | 保守 | 樂觀 | 持平 | 保守 |
新增人才需求(人) | 2,200 | 2,100 | 2,000 | 2,300 | 2,200 | 2,100 | 2,500 | 2,300 | 2,200 |
景氣定義 | (1)樂觀=持平推估人數* 1.05 (2)持平=依據人均產值計算 (3)保守=持平推估人數* 0.95 *本調查已將最後需求推估數字,尾數進位呈現,僅供參考。 | ||||||||
廠商目前人才供需現況 | 表示人才充裕之廠商百分比:11% 表示供需均衡之廠商百分比:52% 表示人才不足之廠商百分比:37% |
三、人才需求質性分析
本次調查依據產業趨勢發展及雇主調查結果,共計掌握11項關鍵職缺。整理如下表。
表2 健康福祉產業專業人才需求質性分析表
所需專業 人才職類 | 人才需求條件 | 招募情形 | ||||
---|---|---|---|---|---|---|
工作內容簡述 | 最低學歷/ 學類科系 | 能力需求 | 工作年資 | 招募難易 | 海外攬才需求 | |
機械工程師 | 主要從事健康福祉相關產品的設計工程師、電子產品系統等研發工作 | 大專/ 1.產品設計細學類 2.系統設計細學類 3.生醫工程細學類 |
| 2-5年 | 普通 | 有 |
生技醫療工程師 | 健康福祉相關產品的醫療產品研發或食品研發 | 碩士/ 1.生醫工程細學類 2.治療及復健學類 3.營養細學類 |
| 2-5年 | 普通 | 有 |
生產管理師 | 協助產品生產的管理與工業工程開發 | 大專/ 1.企業管理細學類 2.產品設計細學類 3.社會工作細學類 |
| 2-5年 | 普通 | 有 |
經營幕僚人員 | 規劃管理健康福祉相關服務營運的管理 | 大專/ 1.企業管理細學類 2.行銷及廣告細學類 3.心理學細學類 |
| 5年以上 | 難 | 有 |
人力資源人員 | 從事健康福祉相關教育訓練、人力仲介等 | 1.企業管理細學類 2.心理學細學類 |
| 2-5年 | 普通 | 有 |
專案管理人員 | 執行與規劃專案計畫管理與系統整合管理 | 大專/ 1.企業管理細學類 2.行銷及廣告細學類 3.醫療管理細學類 |
| 2-5年 | 普通 | 有 |
廣告行銷人員 | 進行產品企劃開發與行銷企劃業務 | 大專/ 1.行銷及廣告細學類 2.視覺傳達設計細學類 3.資料庫、網路設計及管理細學類 |
| 無經驗可 | 易 | 有 |
業務銷售人員 | 負責展店開發與通路開發業務 | 大專/ 1行銷及廣告細學類 2.心理學細學類 |
| 無經驗可 | 易 | 有 |
旅遊休閒人員 | 規劃旅遊休閒活動的主管、運動規劃與指導等 | 大專/ 1.遊憩、運動和休閒管理細學類 2.旅館及餐飲細學類 |
| 無經驗可 | 易 | 無 |
醫療專業人員 | 協助營養諮詢、心理復健、呼吸治療服務等醫療服務 | 大專/ 1.營養細學類 2.治療及復健學類 3.護理及助產細學類 4.醫療管理細學類 |
| 2-5年 | 普通 | 有 |
醫療保健人員 | 提供看護服務、心理諮商、醫療設備控制執行等業務 | 大專/ 1.治療及復健學類 2.營養細學類 3.護理及助產細學類 |
| 2-5年 | 普通 | 有 |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2018-2020健康福祉產業專業人才需求調查(2017/12)
調查單位: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延伸閱讀:2018-2020重點產業專業人才需求推估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