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 年iPhone 問世開始,資通訊產業就進入新的挑戰,智慧型產品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在iOS 跟Android 為主的智慧手持裝置大行其道之後,WinTel 所帶領的產業鏈面臨解構,開放式架構、行動聯網、智慧應用等特性成為主流發展方向,臺灣多年來打造的垂直分工模式逐漸失靈。加上在研發與服務方面深度不足,及面臨國際大廠垂直整合應用服務之競爭,商業模式必須快速調整,擴大價值鏈上下游能力,以提升競爭優勢及產業附加價值。由過往商務為主,逐漸延伸至訴求聯網應用及雲端服務的智慧型應用與生活服務。
隨消費品市場重心轉向陸系、韓系品牌業者,如Samsung、聯想等,這些業者也正逐步提高產品自製比重,加上陸系供應鏈興起的潛在威脅,也正衝擊關鍵零組件產業,如IC、面板、觸控模組、電池、PCB、相機模組…等我國零組件業者。在中國大陸本土品牌與白牌之勢力崛起後,若中國策略性扶植關鍵零組件業者,對我國業者甚為不利。
因應產業發展趨勢,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最近幾年國內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引發關注,學用落差的問題不斷被各界提起,所以如何解決這問題亦成為各界關心的焦點。
一、產業趨勢對人才的影響
近年大陸廠商崛起,跨足局端設備與終端產品、IC 設計,生產與品牌能量兼具,對臺灣廠商造成相當大的競爭壓力。加以大陸利用龐大的內需市場作為後盾,全面發展上中下游的產業鏈,更是讓臺灣多年來引以為傲的垂直分工模式,面臨崩解的危機多年來ICT 產業多項第一的光環逐漸褪色,廠商不斷抱怨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不堪用,學生也抱怨出社會找不到能夠發揮的舞台。
此外,少子化與老齡化兩個社會現象也為產業人才發展帶來隱憂,在人才質、量皆不足的問題下,必須積極因應提出解決之道,否則除了傷害臺灣的產業競爭力,對國家長遠的發展更是一個相當不利的因素,全能型跟跨領域的人才,需求度不斷提昇,技術本身固然重要,善於協調整合應用並發展新興商業模式的人才,才有發揮的空間。
資料來源:本調查整理 (2015/12)。
二、產業專業人才需求量化分析
根據2016~2018年人才需求調查的結果顯示,30家廠商共提出3,190位產業人力需求,包括宏碁、華碩、宏達電、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資通、英業達…等廠商,合計營收約2.08兆,占產業總體營業額2.54兆元的81.8 %。
從各類別與職務需求來看,研發人才需求以硬體研發的機構設計與類比電路設計為主,分別有270人與223人的職務缺額;另外,軟體研發類的程式設計開發(Framework) 與Driver、Firmware 程式設計開發職類,也分別有200人與181人的職務缺額,硬體類的機構設計是需求最高的職類,類比電路設計則是需求第二高的職類。研發類各職務相關類別的職務需求如下圖1。
而在非研發人才部分,專案管理人才與業務銷售人才需求是大宗,需求分別為375 人與154 人(如圖2),業務行銷傳統上每個公司都有不少需求。另外,專案管理類人才原來在資通訊領域就被重視,加上近年來產品與技術的高度整合趨勢,專案管理人才的專業更為重要,如何成功領導專案的執行?如何整合不同部門的意見?如何有效整合不同的技術?如何利用不同的資源?都是專案管理人才的重要課題,也是廠商希望找到的優秀專案管理人才所應具備的。
以2015與2014年兩個年度前十大需求來看,機構設計、電路設計是連續兩年都進榜的重要需求職務。再從2015年電路設計的職務需求來看,因為將電路設計分為類比/數位,進榜的雖然是類比電路設計,但如果加上數位電路設計職缺數,整體比重是上升的。機構設計連續兩年都是第一名,推測與近年來各式智慧手持裝置需求設計相關。
2015 年機構設計、類比電路設計等二項職缺需求比重與2014 年相比呈持平;射頻/天線設計、韌體與驅動程式設計、BIOS 設計開發比重則微幅上揚。Framework程式設計、通訊軟體設計、程式設計(App)則為新入榜者。前十大排名可看出以軟體研發居多。推估為因應物聯網興起,跨業整合為新趨勢,軟體整合開發需求提升而帶動。
三、人才需求質性分析
在重點職務與需求能力的關係上,研發類前十大需求項目中程式設計開發(Framework)、射頻/天線設計、軟體測試、程式設計開發(APP)對於年資要求為「不拘」之外,其餘需求項目為2~5年以上。然而再查閱程式設計開發(Framework) 和射頻/天線設計人才招募難易度為「困難」。根據訪談企業人資表示,雖然上述兩類職缺需要一定專業技能,但由於人才不易找尋,所以降低年資要求因應人力供給。
除了學校的課程訓練之外,也需要實務經驗包括實戰專案的磨練,上述職務在進公司之後,通常需要較多時間培訓,根據相關廠商表示,培訓時間約6~9個月。
資料來源:本調查整理 (2015/12)。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2016-2018智慧手持裝置產業人才需求調查(2015/12)
調查單位:經濟部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
延伸閱讀: 經濟部工業局2016~2018年重點產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 http://hrd.college.itri.org.tw/ITSD/download_paget.aspx
隨消費品市場重心轉向陸系、韓系品牌業者,如Samsung、聯想等,這些業者也正逐步提高產品自製比重,加上陸系供應鏈興起的潛在威脅,也正衝擊關鍵零組件產業,如IC、面板、觸控模組、電池、PCB、相機模組…等我國零組件業者。在中國大陸本土品牌與白牌之勢力崛起後,若中國策略性扶植關鍵零組件業者,對我國業者甚為不利。
因應產業發展趨勢,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最近幾年國內的教育制度也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引發關注,學用落差的問題不斷被各界提起,所以如何解決這問題亦成為各界關心的焦點。
一、產業趨勢對人才的影響
近年大陸廠商崛起,跨足局端設備與終端產品、IC 設計,生產與品牌能量兼具,對臺灣廠商造成相當大的競爭壓力。加以大陸利用龐大的內需市場作為後盾,全面發展上中下游的產業鏈,更是讓臺灣多年來引以為傲的垂直分工模式,面臨崩解的危機多年來ICT 產業多項第一的光環逐漸褪色,廠商不斷抱怨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不堪用,學生也抱怨出社會找不到能夠發揮的舞台。
此外,少子化與老齡化兩個社會現象也為產業人才發展帶來隱憂,在人才質、量皆不足的問題下,必須積極因應提出解決之道,否則除了傷害臺灣的產業競爭力,對國家長遠的發展更是一個相當不利的因素,全能型跟跨領域的人才,需求度不斷提昇,技術本身固然重要,善於協調整合應用並發展新興商業模式的人才,才有發揮的空間。
表1 未來3年智慧手持裝置產業趨勢摘要表
未來3年重要產業趨勢 | 企業動態 | 對人才需求影響 | 影響的關鍵職缺 | |||
---|---|---|---|---|---|---|
產業驅動因素 | 內容說明 | 驅動因素發酵 | ||||
時間 | 地點 | |||||
物聯網 產業興起 | 物聯網裝置量與應用市場規模龐大 | 2017 | 臺灣 | 跨業整合為未來發展趨勢,整合性人才需求倍增。 |
|
|
寬頻技術發展 | 新一代寬頻加速實現物聯網與智慧城市 | 2016 | 臺灣 | 投入寬頻技術發展,需要通訊相關人才加入。 |
|
|
智慧手持裝置多樣化設計 | 智慧手持裝置扮演物聯網中樞角色 | 2016 | 臺灣 | 軟韌體研發人才需增加。 |
|
|
二、產業專業人才需求量化分析
根據2016~2018年人才需求調查的結果顯示,30家廠商共提出3,190位產業人力需求,包括宏碁、華碩、宏達電、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資通、英業達…等廠商,合計營收約2.08兆,占產業總體營業額2.54兆元的81.8 %。
從各類別與職務需求來看,研發人才需求以硬體研發的機構設計與類比電路設計為主,分別有270人與223人的職務缺額;另外,軟體研發類的程式設計開發(Framework) 與Driver、Firmware 程式設計開發職類,也分別有200人與181人的職務缺額,硬體類的機構設計是需求最高的職類,類比電路設計則是需求第二高的職類。研發類各職務相關類別的職務需求如下圖1。
![]() |
資料來源:本調查整理 (2015/12)。 圖 1 智慧手持裝置研發類產業人才需求概況圖 |
而在非研發人才部分,專案管理人才與業務銷售人才需求是大宗,需求分別為375 人與154 人(如圖2),業務行銷傳統上每個公司都有不少需求。另外,專案管理類人才原來在資通訊領域就被重視,加上近年來產品與技術的高度整合趨勢,專案管理人才的專業更為重要,如何成功領導專案的執行?如何整合不同部門的意見?如何有效整合不同的技術?如何利用不同的資源?都是專案管理人才的重要課題,也是廠商希望找到的優秀專案管理人才所應具備的。
![]() |
資料來源:本調查整理 (2015/12)。 圖2 智慧手持裝置非研發類產業人才需求概況圖 |
以2015與2014年兩個年度前十大需求來看,機構設計、電路設計是連續兩年都進榜的重要需求職務。再從2015年電路設計的職務需求來看,因為將電路設計分為類比/數位,進榜的雖然是類比電路設計,但如果加上數位電路設計職缺數,整體比重是上升的。機構設計連續兩年都是第一名,推測與近年來各式智慧手持裝置需求設計相關。
2015 年機構設計、類比電路設計等二項職缺需求比重與2014 年相比呈持平;射頻/天線設計、韌體與驅動程式設計、BIOS 設計開發比重則微幅上揚。Framework程式設計、通訊軟體設計、程式設計(App)則為新入榜者。前十大排名可看出以軟體研發居多。推估為因應物聯網興起,跨業整合為新趨勢,軟體整合開發需求提升而帶動。
三、人才需求質性分析
在重點職務與需求能力的關係上,研發類前十大需求項目中程式設計開發(Framework)、射頻/天線設計、軟體測試、程式設計開發(APP)對於年資要求為「不拘」之外,其餘需求項目為2~5年以上。然而再查閱程式設計開發(Framework) 和射頻/天線設計人才招募難易度為「困難」。根據訪談企業人資表示,雖然上述兩類職缺需要一定專業技能,但由於人才不易找尋,所以降低年資要求因應人力供給。
除了學校的課程訓練之外,也需要實務經驗包括實戰專案的磨練,上述職務在進公司之後,通常需要較多時間培訓,根據相關廠商表示,培訓時間約6~9個月。
表2 智慧手持裝置產業專業人才之質性分析表
所需專業 人才職類 | 人才需求條件 | 招募情形 | |||||
---|---|---|---|---|---|---|---|
工作內容簡述 | 學歷 | 學類 | 能力需求 | 工作年資 | 招募難易 | 海外攬才需求 | |
機構設計工程師 | 主要從事機械系統模組配置規劃、結構與機構設計、分析等工作人員 | 大專 | 機械工程學類 |
| 2~5年 | 普通 | 無 |
類比電路設計工程師 | 混合訊號 (mixed-signal)電路設計;低功耗類比電路設計;MCU/SOC週邊類比IP設計 | 大專 | 電資工程學類 |
| 2~5年 | 普通 | 無 |
程式設計開發工程師(Framework) | Android Framework與Linux Kernel/Driver 的設計與開發;開發平台包括移行動裝置(手機)及穿戴式裝置平台 | 大專 | 電資工程學類 |
| 無經驗 | 普通 | 無 |
射頻/天線設計工程師 | 平板,手機及消費型電子產品之天線設計;天線性能量測與報告整理;前瞻性天線研究開發與執行 | 大專 | 電資工程學類 |
| 無經驗 | 難 | 無 |
Driver、Firmware程式設計開發工程師 | 嵌入式系統整合開發;進行軟硬體模組開發測試及驗證;分析及解決系統問題 | 大專 | 電資工程學類 |
| 2~5年 | 難 | 無 |
軟體測試工程師 | 負責測試程式撰寫,訂定測試流程,執行產品測試,執行故障排除 | 大專 | 電資工程學類 |
| 無經驗 | 易 | 無 |
通訊軟體設計工程師 | 開發multi-mode GSM/WCDMA/LTE L1 software;開發OFDM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開發ASIP/DSP架構數位通訊系統 | 碩士 | 電資工程學類 |
| 2~5年 | 普通 | 無 |
程式設計開發工程師(App) | 規劃執行軟體架構及模組之設計,並控管軟體設計進度 | 大專 | 電資工程學類 |
| 無經驗 | 普通 | 無 |
BIOS設計開發工程師 | 嵌入式作業系統與驅動程式研究開發,BIOS相關應用程式與軟體工具開發 | 碩士 | 電資工程學類 |
| 2~5年 | 難 | 無 |
工業設計工程師 | 產品造型外觀設計 | 大專 | 綜合設計學類 |
| 2年以下 | 易 | 無 |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2016-2018智慧手持裝置產業人才需求調查(2015/12)
調查單位:經濟部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
延伸閱讀: 經濟部工業局2016~2018年重點產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 http://hrd.college.itri.org.tw/ITSD/download_page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