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趨勢對人才影響
除了大環境整體產業景氣循環會影響資訊服務業人力需求外,未來3~5年將受到下列資訊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各國資訊發展政策影響,列舉較為重要者,如下表1所示:
資料來源:本調查整理 (2015/12)。
二、人才需求量化分析
據我國資訊服務業近五年營業額發展概況統計,2010~2015年62 類「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與63類「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的營業額顯現衰退,從2010 年達6.03%,2010~2014年間之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2.49%。相較之下2015年第一季與第二季呈現(-1.91%)衰退顯得相當異常,所幸在第三季有3.4% 成長,整體產值回復與2014 年相當。2015年1-9 月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62)年營業額成長率為-0.1% (2014年:1.48%),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63)則為0.5% (2014年:3.03%),2015 第三季年成長率為0.0%,但多數受訪業者專注於轉型應變,仍預期未來自身營業額將穩定成長。
雖然資訊科技不斷創新,資服業者對轉型雲端、行動化的需求迫切,但是資訊服務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仍然保守,甚至有緊縮的現象。2015年資訊服務產業營業額為2,516億元,產業總人力數約為78,700人,故人均營業額為314萬元。
由於資訊服務產業是一個人才外流產業,傳統上相當多的從業人員轉赴一般企業任資訊人員,而資訊服務產業所能吸引到其他產業的有經驗人才相對有限和國內大型資訊系統的建置與開發專案市場萎縮,對人才經驗的累積不利,因此實際總產業之人才總需求量,尚須考慮產業人才之流動後所造成之人力缺額(即遞補性人才需求量)。本調查推估2016年資訊服務業人才新增需求量為:1,300人。
三、人才需求質性分析
(一) 專業人才需求類型
2016~2018年調查顯示,在三大類別人才中以專業技術/服務人才比例最高占62%;其次為高階技術人才占21%;技術管理人才占17%。
(二) 最適切學歷需求分析
整體而言,業者所招募的人才之中,由於缺乏適用的人力補給,傳統上資訊服務業對新進人員的學歷要求一向並不高,如表2所示,在專科畢業生數量減少之後,主要以學士為主。在高階管理與技術職位上,學歷有明顯的門面效果,業者比較願意提高人事成本聘用碩士人才,碩士學歷需求主要是高階管理與技術職位,尤其是管理類需求量較高,碩士學歷需求有上升趨勢尤其是部分需要新興資訊科技,如雲端或行動裝置等開發能力的資訊服務業者,對碩士學位的支持度相當高,顯示對學校教育在新型態資訊科技教學上的肯定。博士需求仍偏低,顯示業界對高等學歷的研究型人才需求不高。由於考量人事成本,支援型的人力,如程式設計師、資料庫管理師、網路工程師、資訊安全人員、UX/UI 設計師、軟硬體維修人員、系統測試人員、行銷業務人員以及客服工師仍是可以接受專科學歷。
(三) 工作經驗的需求分析
由於資訊技術進步,技術性專業人才工作經驗需求多集中在3年以上,見表2。對於技術管理人才之需求,例如:技術主管/研發經理、專案經理等,比較會要求需要5 年以上較長之工作經驗,高階技術人才工作經驗需求多集中在3~5年內。專業技術人才大多要求1~2年的工作經驗,但客戶服務人員、行銷業務人員最不強調需要有工作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就上述資料所言,資訊服務業顯然非常重視專業人才的工作經驗,經驗需求與徵才困難度幾乎完全呈現高度正向關聯。相較於2015~2017年企業所要求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企業對所有類型資訊服務人員的經驗要求相當集中,整體趨勢與歷年的調查結果近似,業者所謂的求才困難度其實幾乎都是反映有經驗人才不容易獲得。
(四) 人才取得困難點
調查資料顯示,資服業認為人才發展工作困難點,比例最高是「專業人才數量不足」75%,其次是「優秀人才易被其他產業或國家挖角」50%,第三高是「不易辨識招募對象的能力水準」49%,此外「薪資與福利競爭力相對不足」也有35%,以上項目均大於三成五比例,為最主要遭遇之困難點。
(五) 人才晉用來源管道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比例最高的是國內同業攬才,大部分都有六成五以上,在技術管理人才、高階技術人才職類,次高是內部升遷,都有四成以上,第三高是國內異業攬才,大都有三成左右,而這兩職類都較需要實務經驗,故應屆畢業生比例大多低於一成,內部升遷比例較專業技術/ 服務人才職類高,其中技術管理人才職類,均達六成以上。在專業技術/ 服務人才職類,次高是則以應屆畢業生、國內異業攬才,大都有三成以上,第三高是內部升遷,大都有一成五以上,而此職類工作內容較為基礎,故應屆畢業生比例相對於前兩職類高。
(六) 關鍵職缺
資訊服務產業專業人才之質性分析表如下表2所示:
資料來源:本調查整理 (2015/12)。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2016-2018資訊服務產業人才需求調查(2015/12)
調查單位: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延伸閱讀: 經濟部工業局2016~2018年重點產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2015/12) http://hrd.college.itri.org.tw/ITSD/download_paget.aspx
除了大環境整體產業景氣循環會影響資訊服務業人力需求外,未來3~5年將受到下列資訊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各國資訊發展政策影響,列舉較為重要者,如下表1所示:
表1 未來3年資訊服務產業趨勢摘要表
產業驅動因素 | 驅動因素事件說明 |
---|---|
巨量資料(Big Data)-資料治理的新商機 | 隨著物聯網興起,自動記錄的數據資料急速成長。在人才需求上,未來將更需要具備正確資料解讀和把握能力的人才,帶動巨量資料分析人才。 |
智慧聯網(智慧生活/物聯網)-帶動科技整合新契機 | IOT物聯網發展亦已擴及IOE萬物聯網,此多向性發展,料將串連出巨量資料及智慧科技突破性發展,帶動智慧聯網人才。 |
行動支付-金融貨幣制度的變革動力 | 隨著政府開放第三方支付,以雲端連線且無需特定硬體的行動支付將成為市場主流,帶動行動支付人才。 |
數位行銷-網路社群媒體已成為商業新戰場 | 企業廣泛運用行動載具與社交媒體,並透過巨量資料分析,即時與準確的提供客戶所需要的服務,帶動數位行銷人才。 |
4G行動通訊-人人上網、即插即用的世界 | 4G智慧型手機需求持續帶動新興市場成長,帶動影像和數據新服務,資服業者建置4G、5G雲端網路虛擬化平台,形塑新的資(訊)通訊整合產業鏈,帶動行動通訊人才。 |
二、人才需求量化分析
據我國資訊服務業近五年營業額發展概況統計,2010~2015年62 類「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與63類「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的營業額顯現衰退,從2010 年達6.03%,2010~2014年間之年複合成長率(CAGR)約2.49%。相較之下2015年第一季與第二季呈現(-1.91%)衰退顯得相當異常,所幸在第三季有3.4% 成長,整體產值回復與2014 年相當。2015年1-9 月電腦系統設計服務業(62)年營業額成長率為-0.1% (2014年:1.48%),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63)則為0.5% (2014年:3.03%),2015 第三季年成長率為0.0%,但多數受訪業者專注於轉型應變,仍預期未來自身營業額將穩定成長。
雖然資訊科技不斷創新,資服業者對轉型雲端、行動化的需求迫切,但是資訊服務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仍然保守,甚至有緊縮的現象。2015年資訊服務產業營業額為2,516億元,產業總人力數約為78,700人,故人均營業額為314萬元。
由於資訊服務產業是一個人才外流產業,傳統上相當多的從業人員轉赴一般企業任資訊人員,而資訊服務產業所能吸引到其他產業的有經驗人才相對有限和國內大型資訊系統的建置與開發專案市場萎縮,對人才經驗的累積不利,因此實際總產業之人才總需求量,尚須考慮產業人才之流動後所造成之人力缺額(即遞補性人才需求量)。本調查推估2016年資訊服務業人才新增需求量為:1,300人。
三、人才需求質性分析
(一) 專業人才需求類型
2016~2018年調查顯示,在三大類別人才中以專業技術/服務人才比例最高占62%;其次為高階技術人才占21%;技術管理人才占17%。
(二) 最適切學歷需求分析
整體而言,業者所招募的人才之中,由於缺乏適用的人力補給,傳統上資訊服務業對新進人員的學歷要求一向並不高,如表2所示,在專科畢業生數量減少之後,主要以學士為主。在高階管理與技術職位上,學歷有明顯的門面效果,業者比較願意提高人事成本聘用碩士人才,碩士學歷需求主要是高階管理與技術職位,尤其是管理類需求量較高,碩士學歷需求有上升趨勢尤其是部分需要新興資訊科技,如雲端或行動裝置等開發能力的資訊服務業者,對碩士學位的支持度相當高,顯示對學校教育在新型態資訊科技教學上的肯定。博士需求仍偏低,顯示業界對高等學歷的研究型人才需求不高。由於考量人事成本,支援型的人力,如程式設計師、資料庫管理師、網路工程師、資訊安全人員、UX/UI 設計師、軟硬體維修人員、系統測試人員、行銷業務人員以及客服工師仍是可以接受專科學歷。
(三) 工作經驗的需求分析
由於資訊技術進步,技術性專業人才工作經驗需求多集中在3年以上,見表2。對於技術管理人才之需求,例如:技術主管/研發經理、專案經理等,比較會要求需要5 年以上較長之工作經驗,高階技術人才工作經驗需求多集中在3~5年內。專業技術人才大多要求1~2年的工作經驗,但客戶服務人員、行銷業務人員最不強調需要有工作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就上述資料所言,資訊服務業顯然非常重視專業人才的工作經驗,經驗需求與徵才困難度幾乎完全呈現高度正向關聯。相較於2015~2017年企業所要求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企業對所有類型資訊服務人員的經驗要求相當集中,整體趨勢與歷年的調查結果近似,業者所謂的求才困難度其實幾乎都是反映有經驗人才不容易獲得。
(四) 人才取得困難點
調查資料顯示,資服業認為人才發展工作困難點,比例最高是「專業人才數量不足」75%,其次是「優秀人才易被其他產業或國家挖角」50%,第三高是「不易辨識招募對象的能力水準」49%,此外「薪資與福利競爭力相對不足」也有35%,以上項目均大於三成五比例,為最主要遭遇之困難點。
(五) 人才晉用來源管道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比例最高的是國內同業攬才,大部分都有六成五以上,在技術管理人才、高階技術人才職類,次高是內部升遷,都有四成以上,第三高是國內異業攬才,大都有三成左右,而這兩職類都較需要實務經驗,故應屆畢業生比例大多低於一成,內部升遷比例較專業技術/ 服務人才職類高,其中技術管理人才職類,均達六成以上。在專業技術/ 服務人才職類,次高是則以應屆畢業生、國內異業攬才,大都有三成以上,第三高是內部升遷,大都有一成五以上,而此職類工作內容較為基礎,故應屆畢業生比例相對於前兩職類高。
(六) 關鍵職缺
資訊服務產業專業人才之質性分析表如下表2所示:
表2 資訊服務產業專業人才之質性分析表
所需專業 人才職類 | 人才需求條件 | 招募情形 | |||||
---|---|---|---|---|---|---|---|
工作內容簡述 | 學歷 | 學類 | 能力需求 | 工作年資 | 招募難易 | 海外攬才需求 | |
技術主管/研發經理 | 主要從事資訊技術與系統研發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系統分析與開發 2.專案管理 3.創新市場分析 4.程式撰寫 | 5年以上 | 難 | 有 |
專案經理 | 專案規畫、執行與控管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專案管理 2.系統分析與開發 3.創新市場分析 | 2~5年 | 普通 | 無 |
軟體架構師 | 軟體架構規畫與設計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系統分析與開發 2.程式撰寫 3.資料庫管理 | 5年以上 | 普通 | 無 |
系統分析師 | 系統功能與需求分析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系統分析與開發 2.程式撰寫 3.資料庫管理 | 2~5年 | 難 | 無 |
資料分析師 | 巨量資料分析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巨量資料庫營運 2.資料分析 3.多元資料整合 | 2~5年 | 普通 | 無 |
資訊產品設計人才 | 資訊產品規劃與設計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創新市場分析 2.系統分析與開發 3.行動裝置技術 | 2年以下 | 普通 | 無 |
資訊系統顧問 | 資訊系統導入與整合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系統分析與開發 2. 專案管理 3. 創新市場分析 | 5年以上 | 難 | 無 |
程式設計師 | 軟體程式撰寫與程序開發維護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程式撰寫 2. 系統分析與開發 3. 資料庫管理 | 2年以下 | 普通 | 有 |
資料庫管理師 | 資料庫系統管理、開發與維護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資料庫管理 2. 程式撰寫 3. 系統分析與開發 | 2年以下 | 普通 | 無 |
網路工程師 | 網路系統建置與維護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雲端技術 2. 程式撰寫 3. 行動裝置技術 | 2年以下 | 普通 | 無 |
資訊安全人才 | 系統安全管理與維護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網路安全 2. 程式撰寫 3. 資料庫管理 | 2年以下 | 普通 | 無 |
UX/UI設計師 | UX/UI規劃與開發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UX/UI電腦繪圖 2. 系統分析與開發 3. 程式撰寫 | 2年以下 | 普通 | 有 |
軟硬體維修人才 | 資訊軟硬體維修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資料庫管理 2. 程式撰寫 3. 行動裝置技術 | 無經驗 | 普通 | 無 |
系統測試人才 | 系統程式測試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程式撰寫 2.系統分析與開發 3.資料庫管理 | 無經驗 | 易 | 無 |
客戶服務工程師 | 提供客戶諮詢或服務 | 大專 | 1.資訊管理 2.資訊工程 | 1.客戶溝通能力 2.資料庫管理 3.系統分析與開發 | 2年以下 | 易 | 無 |
行銷業務人才 | 行銷活動企劃 | 大專 | 1.管理相關 2.資訊管理 | 1.市場分析 2.品牌管理 3.客戶管理管理 | 無經驗 | 普通 | 無 |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2016-2018資訊服務產業人才需求調查(2015/12)
調查單位: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延伸閱讀: 經濟部工業局2016~2018年重點產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2015/12) http://hrd.college.itri.org.tw/ITSD/download_paget.aspx